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

目前,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是必然趋势,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及其优势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契机。日前,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监管机构,确立了风控原则。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业态之一,有了规范发展的政策指导。本文结合《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对如何防范风险提出建议。

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融资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同时具有传统金融特征及技术先进特点,其风险也具有自身特点。而且其技术特点决定了它的风险特征。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由于互联网金融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在为投资方和融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效应,也将对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拥有多元化特点,各种支付手段及客户信息的结合,生成了传播、复制、歪曲甚至更改的信息风险。目前,各金融机构都涉足互联网金融,因此银行间、各业务种类间风险相关性增强,互联网引发金融危机突发性变大。另外,互联网金融的高科技特征会加快风险扩散速度。传统纸制交易结算对差错和失误有一定纠正余地,但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这样的可能性就减少。更多的数字化信息,相比现实货币资金,其爆发性更强,加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范围。由于小微企业总体上抗风险能力弱,在破坏性大的金融风险面前,严重者存在破产的可能性。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难度大。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多,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管,又缺乏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其发展需要更多监管标准、法律法规的完善。互联网金融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先进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对金融监管的要求也更高。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支付、交易都在互联网上完成,与传统金融相比交易处理虚拟化,交易过程不透明,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因此,对于监管者而言,信息不对称导致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监管难度加大。

(三)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安全风险。大数据资源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其拥有价值的同时, 大数据的安全问题值得重视。用户数据越来越多,备份时间窗口小,设备有限,怎样快速把大数据中的核心数据抽取出来,保障企业数据信息能够适时进行恢复,成为企业管理大数据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金融监管通过分业经营、设置市场屏障或特许经营等方式,将风险隔离在相对独立的领域。互联网金融这种物理隔离的有效性相对减弱,尤其是防火墙作用可能因网络黑客的破坏而衰减,进而数据安全问题更加凸显。

(四)小微企业自身存在一定融资风险。一是小微企业自身融资规模大、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对于还款将有较大压力。一般情况下融资规模越大,存在的财务风险就会越大。二是若利息、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企业自身财务也会受影响,筹资风险也就越高。三是如果小微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就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互联网金融企业资金来源复杂,资金运动透明性较弱。尤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借贷资金规模弹性较大,使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一定难度,对融资企业来说也多了一项潜在资金流动风险。

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指导意见》的出台除了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外,还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业态落实垂直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一)防范系统性风险。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系统性风险除了有传统金融风险的特点外,还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各方面风险,因此系统性风险的突发性和扩散性都比较强。可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加强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自律等措施预防大规模金融风险的发生。信息披露的及时可降低或消除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所有参与者清晰认识风险,有助于预防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二)进一步加强监管。《指导意见》印发后,使互联网金融进入了有序化发展阶段。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业态之一,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无监管状态的结束是历史性的一大步。这将有助于互联网借贷的规范、健康发展,同时更具有操作性的监管细则有待落地。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资质审批、重大金融业务审批和报备制度、对相应业务及安全要求的制度规范。建立有效市场信用机制,严格市场准入,为有效监管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保障。

(三)进一步保障数据安全。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需有针对性地更新安全防护手段,增加新型防护措施,增强对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可通过成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协会等行业协会来研究、协调风险管理问题。建立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机制,加强信息科技的非现场监管。同时国家信息安全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监管,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帮助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提高安全意识。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防风险能力。一是小微企业通过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加强资金数量合理性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等措施,加强自身内部建设,防范自身存在的风险。二是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体系建设。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信息未纳入央行征信管理系统,很多重要信息不能联网共享。把这些信息纳入到征信管理系统,实现大部分信息的共享和公开,对识别借款企业的虚假信息,避免违约风险有极大的作用。这样,对小微企业形成约束,保障资金安全,对行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完善征信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及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上一篇:后市场O2O平台迎倒闭潮 “互联网+”路在何方?
下一篇:争夺互联网金融“场景入口”:简理财呼之欲出